郭煒老師神預測篇(3):二建建筑考前直播劃書(shū),技術(shù)篇66個(gè)考點(diǎn)
2021-05-26 13:00:40
導讀:郭煒老師二建建筑考前劃書(shū),第一批二建考試題目預測成功不少考點(diǎn),考前必看。
1、實(shí)行建筑高度控制區內的建筑,其建筑高度應以絕對海拔高度控制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構筑物最高點(diǎn)的高度。
2、非實(shí)行建筑高度控制區內的建筑,其建筑高度:
3、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民用建筑,應設置避難層(間),有人員正?;顒?dòng)的架空層及避難層的凈高不應低于2m。
4、主要交通用的樓梯的梯段凈寬一般按每股人流寬為0.55m+(0~0.15)m的人流股數確定,并不應少于兩股。梯段改變方向時(shí),扶手平臺轉向端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凈寬,并不得小于1.20m;每個(gè)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guò)18級,亦不應少于3級。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沿線(xiàn)量起不宜小于0.9m,有兒童經(jīng)常使用的樓梯,垂直桿件間的凈距不應大于0.11m。樓梯平臺過(guò)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m。梯段凈高不宜小于2.20m。
5、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1)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fā)生在框架梁柱節點(diǎn)和填充墻處。
(2)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內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6、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屋的破壞部位主要是墻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
7、構造柱與墻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水平鋼筋和 φ4分布短筋平面內點(diǎn)焊組成的拉結網(wǎng)片或 φ4點(diǎn)焊鋼筋網(wǎng)片,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
8、作用(荷載)的分類(lèi)
9、建筑裝飾裝修施工過(guò)程中常見(jiàn)的荷載變動(dòng)主要有:
(1)在樓面上加鋪任何材料屬于對樓板增加了面荷載。
(2)在室內增加隔墻、封閉陽(yáng)臺屬于增加的線(xiàn)荷載。
(3)在室內增加裝飾性的柱子,特別是石柱,懸掛較大的吊燈,房間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這些裝修做法就是對結構增加了集中荷載。
10、簡(jiǎn)支梁跨中最大位移為:f=5ql4/384EI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影響位移因素有:
(1)荷載;成正比;
(2)材料性能:與材料的彈性模量E成反比;
(3)構件的截面:與截面的慣性矩I成反比;
(4)構件的跨度:與跨度l的4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響最大。
11、梁的正截面破壞形式與配筋率、混凝土強度等級、截面形式等有關(guān),影響最大的是配筋率。適筋破壞為塑性破壞(緩慢的破壞),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均為脆性破壞(瞬間的破壞)。
12、建筑鋼材的力學(xué)性能(包括力學(xué)性能和工藝性能)
13、常用水泥的技術(shù)要求
14、常用水泥的特性及應用
15、混凝土的技術(shù)性能
16、外加劑的分類(lèi)
17、外加劑的應用
18、砂漿的流動(dòng)性用稠度表示。稠度是以砂漿稠度測定儀的圓錐體沉入砂漿內的深度(單位為mm)表示。圓錐沉入深度越大,砂漿的流動(dòng)性越大。
19、砌筑砂漿的強度用強度等級來(lái)表示。砂漿強度等級是以邊長(cháng)為70.7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養護條件下,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28d齡期的抗壓強度值(單位為MPa)確定。
20、花崗巖構造致密、強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極低、質(zhì)地堅硬、耐磨,為酸性石材,因此其耐酸、抗風(fēng)化、耐久性好,使用年限長(cháng)。所含石英在高溫下會(huì )發(fā)生晶變,體積膨脹而開(kāi)裂、剝落,所以不耐火,但因此而適宜制作火燒板。
21、安全玻璃包括:鋼化玻璃、均質(zhì)鋼化玻璃、防火玻璃、夾層玻璃。鋼化玻璃機械強度高,抗沖擊性也很高,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作用時(shí),不易發(fā)生炸裂,碎后不易傷人,但易自爆。
22、節能裝飾型玻璃:著(zhù)色玻璃、鍍膜玻璃和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的性能特點(diǎn)為光學(xué)性能良好,且由于玻璃層間干燥氣體導熱系數極小,露點(diǎn)很低,具有良好的隔聲性能。
23、土方工程施工前,應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觾鹊叵滤粦抵翑M開(kāi)挖下層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24、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邊緣移動(dòng)運輸工具和機械,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guò)1.5m。
25、當填土場(chǎng)地地面陡于1:5時(shí),應先將斜坡挖成階梯形,階高不大于1m,臺階高寬比為1:2,然后分層填土,以利結合和防止滑動(dòng)。
26、土方填筑與壓實(shí)
(1)填土應從場(chǎng)地最低處開(kāi)始,由下而上整個(gè)寬度分層鋪填。
(2)填方應在相對兩側或周?chē)瑫r(shí)進(jìn)行回填和夯實(shí)。
27、基坑驗槽程序
(1)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jìn)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
(2)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shù)質(zhì)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guān)規定進(jìn)行。
(3) 基槽滿(mǎn)足設計要求及有關(guān)規定后,相關(guān)方履行驗收手續;需要局部處理的部位由設計單位提出處理意見(jiàn),施工單位處理后進(jìn)行二次驗收。
28、驗槽時(shí)應重點(diǎn)觀(guān)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如有異常部位,要會(huì )同勘察、設計等有關(guān)單位進(jìn)行處理。
29、輕型動(dòng)力觸探
(1)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2)局部有軟弱下臥層;
(3)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guān)察難以發(fā)現時(shí);
(4)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定應進(jìn)行輕型動(dòng)力觸探時(shí)。
30、 磚、石基礎施工技術(shù)
(1)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shí)砌筑,當不能同時(shí)砌筑時(shí),應留置斜槎。
(2)基礎墻的防潮層宜用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31、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
(1)采用分層澆筑時(shí),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上層混凝土。
(2)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背誦】
①優(yōu)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
②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
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的溫差(當設計無(wú)要求時(shí),控制在25℃以?xún)龋?br/>
④及時(shí)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
⑤可在基礎內預埋冷卻水管,通入循環(huán)水,強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產(chǎn)生的溫度。
⑥在拌合混凝土時(shí),還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
⑦設置后澆帶。
⑧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藝,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32、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方法通常有:錘擊沉樁法、靜力壓樁法及振動(dòng)法等,以錘擊沉樁法、靜力壓樁法應用最為普遍。
33、施工工藝流程:場(chǎng)地平整→樁位放線(xiàn)→開(kāi)挖漿池、漿溝→護筒埋設→鉆機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漿循環(huán)、清除廢漿、泥渣→第一次清孔→質(zhì)量驗收→下鋼筋籠和鋼導管→第二次清孔→澆筑水下混凝土→成樁。
34、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zhì)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shí)施現場(chǎng)檢測。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經(jīng)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等認可后方可實(shí)施。
35、模板工程設計的主要原則:適用性、安全性、經(jīng)濟性。
36、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wú)具體要求時(shí),起拱高度應為跨度的1/1000~3/1000。
37、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時(shí),拆模的順序和方法應按模板的設計規定進(jìn)行。當設計無(wú)規定時(shí),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順序,并應從上而下進(jìn)行拆除。
(2)底膜拆除時(shí)的混凝土強度要求
(3)當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時(shí),方可拆除側模。
(4)快拆支架體系的支架立桿間距不應大于2m。
38、鋼筋連接
(1)直接承受動(dòng)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縱向鋼筋不宜采用焊接接頭。
(2)當受拉鋼筋直徑大于25mm、受壓鋼筋直徑大于28mm時(shí),不宜采用綁扎搭接接頭。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桿等)的縱向受力鋼筋和直接承受動(dòng)力荷載結構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均不得采用綁扎搭接接頭。
(3)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diǎn)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39、對HPB300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對HRB335、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帶肋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0、混凝土配合比必須滿(mǎn)足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工作性要求。
41、混凝土攪拌與運輸
(1)混凝土在運輸中不應發(fā)生分層、離析現象,否則應在澆筑前二次攪拌。確?;炷猎诔跄斑\到現場(chǎng)澆筑完畢。
(2)當坍落度損失較大不能滿(mǎn)足施工要求時(shí),可在運輸車(chē)罐內加入適量的與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減水劑。
42、混凝土泵或泵車(chē)應盡可能靠近澆筑地點(diǎn),澆筑時(shí)由遠至近進(jìn)行。
43、混凝土澆筑
(1)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與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2)自由傾落高度應符合如下規定,當不能滿(mǎn)足時(shí),應加設串筒、溜管、溜槽等裝置。
①粗骨料粒徑大于25mm時(shí),不宜超過(guò)3m;
②粗骨料粒徑不大于25mm時(shí),不宜超過(guò)6m。
(3)當必須間歇時(shí),其間歇時(shí)間宜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否則應留置施工縫。
44、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sh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已澆筑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N/mm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dòng)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3)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漿(可摻適量界面劑)或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4)混凝土應細致?lián)v實(shí),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45、后澆帶處理
(1)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混凝土終凝前(通常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8~12h內),開(kāi)始進(jìn)行自然養護。
(2)養護的時(shí)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C60以上混凝土、后澆帶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46、混凝土養護
(1)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混凝土終凝前(通常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8~12h內),開(kāi)始進(jìn)行自然養護。
(2)養護的時(shí)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C60以上混凝土、后澆帶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47、大體積混凝土
(1)溫控指標宜符合下列規定:
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25℃;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
(2)超長(cháng)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選用下列方法控制結構不出現有害裂縫:
①留置變形縫;
②后澆帶施工;
③跳倉法施工:跳倉的最大分塊尺寸不宜大于40m,跳倉間隔施工的時(shí)間不宜小于7d,跳倉接縫處接施工縫的要求設置和處理。
(3)大體積混凝土應進(jìn)行保溫保溫養護,保濕養護的持續時(shí)間不得少于14d 。
48、砌筑砂漿
(1)砌筑砂漿配合比應通過(guò)有資質(zhì)的實(shí)驗室,根據現場(chǎng)實(shí)際情況試配確定,并同時(shí)滿(mǎn)足稠度、分層度和抗壓強度的要求。
(2)砌筑砂漿的稠度在砌筑材料為粗糙多孔且吸水較大的塊料或在干熱條件下砌筑時(shí),應選用較大稠度值的砂漿,反之應選用稠度值較小的砂漿。
(3)砂漿應隨拌隨用,在3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guò)30℃時(shí),應在拌成后2h內使用完畢。
49、磚砌體工程
(1)混凝土磚、蒸壓磚的生產(chǎn)齡期應達到28d后,方可用于砌體的施工。
(2)砌筑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砌體時(shí),磚應提前1~2d適度濕潤,嚴禁采用干磚或處于吸水飽和狀態(tài)的磚砌筑,塊體濕潤程度
(3)“ 三一”砌筑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鋪漿長(cháng)度不得超過(guò)750mm,施工期間氣溫超過(guò)30℃時(shí),鋪漿長(cháng)度不得超過(guò)500mm。
(4)磚墻灰縫寬度宜為10mm,且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磚墻的水平灰縫砂漿飽滿(mǎn)度不得小于80%;豎縫宜采用擠漿或加漿方法,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不得用水沖漿灌縫。
(5)在磚墻上留置臨時(shí)施工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不應超過(guò)1m。
(6)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shí)砌筑,嚴禁無(wú)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
在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及以上地區,對不能同時(shí)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shí)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普通磚砌體斜槎水平投影長(cháng)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多孔磚砌體的斜槎長(cháng)高比不應小于1/2。斜槎高度不得超過(guò)一步腳手架的高度。
(7)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shí)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shí),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且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每120mm墻厚放置1Ф6拉結鋼筋(120mm厚墻放置2Ф6拉結鋼筋);
②間距沿墻高不應超過(guò)500mm,且豎向間距偏差不應超過(guò)100mm;
③埋入長(cháng)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0mm,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地區,不應小于1000mm;
④末端應有90°彎鉤。
(8)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抗震多層磚房,應先綁扎鋼筋,然后砌磚墻,最后澆筑混凝土。墻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2Ф6拉筋(一磚墻),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1m;構造柱應與圈梁連接;磚墻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過(guò)300mm。
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kāi)始,先退后進(jìn)。該層構造柱混凝土澆筑完以后,才能進(jìn)行上一層施工。
(9)正常施工條件下,磚砌體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
5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工程
(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簡(jiǎn)稱(chēng)小砌塊)兩種。
(2)施工采用的小砌塊的產(chǎn)品齡期不應小于28d。
(3)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砌筑前不需對小砌塊澆水濕潤;但遇天氣干燥炎熱,宜在砌筑前對其澆水濕潤;對輕骨料混凝土小砌塊,宜提前1~2d澆水溫潤。雨天及小砌塊表面有浮水時(shí),不得用于施工。
(4)當砌筑厚度大于190mm的小砌塊墻體時(shí),宜在墻體內外側雙面掛線(xiàn)。小砌塊應將生產(chǎn)時(shí)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墻上。
(5)底層室內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灌實(shí)小砌塊的孔洞。
(6)墻體轉角處和縱橫交接處應同時(shí)砌筑。臨時(shí)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cháng)度不應小于斜槎高度。臨時(shí)施工洞口可預留直槎,但在補砌洞口時(shí),應在直槎上下搭砌的小砌塊孔洞內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b20或C20的混凝土灌實(shí)。
51、填充墻砌體
(1)砌筑填充墻時(shí),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產(chǎn)品齡期不應小于28d,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在廚房、衛生間、浴室等處采用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墻體時(shí),墻底部宜現澆混凝土坎臺,其高度宜為150mm。
(3)填充墻砌體砌筑,應在承重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合格后進(jìn)行;填充墻頂部與承重主體結構之間的空隙部位,應在填充墻砌筑14d后進(jìn)行砌筑。
(4)留斜槎時(shí),斜槎高度不宜大于1.2m。
52、鋼結構構件的連接:焊接、普通螺栓連接、高強度螺栓連接和鉚接。
53、普通螺栓的緊固次序應從中間開(kāi)始,對稱(chēng)向兩邊進(jìn)行。同一接頭中,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初擰、復擰、終擰應在24h內完成。高強度螺栓連接副初擰、復擰和終擰的順序原則上是從接頭剛度較大的部位向約束較小的部位、從螺栓群中央向四周進(jìn)行。
5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術(shù)
(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級分為四級。防水混凝土的適用環(huán)境溫度不得高于80℃。
(2)防水混凝土可通過(guò)調整配合比,或摻加外加劑、摻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6,其試配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 。
(3)地下防水工程必須由有相應資質(zhì)的專(zhuān)業(yè)防水施工隊伍進(jìn)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員應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mén)或其指定單位頒發(fā)的執業(yè)資格證書(shū)。
55、水泥砂漿防水層
(1)水泥砂漿防水層可用于地下工程主體結構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不應用于受持續振動(dòng)或溫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
(2)水泥砂漿防水層不得在雨天、五級及以上大風(fēng)中施工。冬期施工時(shí),氣溫不應低于5℃。夏季不宜在30℃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
(3)水泥砂漿防水層終凝后,應及時(shí)進(jìn)行養護,養護溫度不宜低于5℃,并應保持砂漿表面濕潤,養護時(shí)間不得少于14d。
56、卷材防水層施工
(1)卷材防水層宜用于經(jīng)常處于地下水環(huán)境,且受侵蝕介質(zhì)作用或受振動(dòng)作用的地下工程。
(2)卷材防水層應鋪設在混凝土結構的迎水面上。
57、室內防水施工
(1)防水混凝土必須按配合比準確配料, 當拌合物出現離析現象時(shí),必須進(jìn)行二次攪拌后使用。當坍落度損失后不能滿(mǎn)足施工要求時(shí),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二次摻加減水劑進(jìn)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
(2)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shí),宜留置在受剪力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墻體水平施工縫應留在高出樓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
(3)防水混凝土終凝后應立即進(jìn)行養護,養護時(shí)間不得少于14d。
(4)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時(shí),其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
58、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1)屋面防水等級設防要求I級防水等級;兩道設防;Ⅱ級防水等級;一道設防。
(2)卷材防水層鋪貼順序和方向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卷材防水層施工時(shí),應先進(jìn)行細部構造處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標高向上鋪貼;
②檐溝、天溝卷材施工時(shí),宜順檐溝、天溝方向鋪貼,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
③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3)卷材搭接縫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平行屋脊的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
②同一層相鄰兩幅卷材短邊搭接縫錯開(kāi)不應小于500mm;
③上下層卷材長(cháng)邊搭接縫應錯開(kāi),且不應小于幅寬的1/3;
④疊層鋪貼的各層卷材,在天溝與屋面的交接處,應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縫應錯開(kāi);搭接縫宜留在屋面與天溝側面,不宜留在溝底。
59、吊頂工程施工技術(shù)
(1)吊頂工程的木吊桿、木龍骨和木飾面板必須進(jìn)行防火處理,并應符合有關(guān)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
(2)吊頂工程中的預埋件、鋼筋吊桿和 型鋼吊桿應進(jìn)行防銹處理。
(3)吊桿距主龍骨端部和距墻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主龍骨上吊桿之間的距離應小于1000mm; 主龍骨間距不應大于1200mm。當吊桿長(cháng)度大于1.5m時(shí),應設置反支撐。當吊桿與設備相遇時(shí),應調整增設吊桿。
(4)吊頂燈具、風(fēng)口及檢修口等應設附加吊桿。重型燈具、電扇及其他重型設備嚴禁安裝在吊頂工程的龍骨上,必須增設附加吊桿。
60、廁浴間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須設置防水隔離層。樓層結構必須采用現澆混凝土或整塊預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樓板四周除門(mén)洞外,應做混凝土翻邊,其高度不應小于200mm(注:地面工程質(zhì)量驗收規范規定)。
61、 飾面板(磚)
62、飾面板工程應對下列材料及其性能指標進(jìn)行復驗:
(1)室內用花崗石板的放射性、室內用人造木板的甲醛釋放量。
(2)水泥基粘結料的粘結強度。
(3)外墻陶瓷板的吸水率。
(4)嚴寒和寒冷地區外墻陶瓷板的抗凍性。
63、飾面磚工程應對下列材料及其性能指標進(jìn)行復驗:
(1)室內用瓷質(zhì)飾面磚的放射性;
(2)水泥基粘結材料與所用外墻飾面磚的拉伸粘結強度;
(3)外墻陶瓷飾面磚的吸水率;
(4)嚴寒及寒冷地區外墻陶瓷飾面磚的抗凍性。
64、幕墻施工
(1)錨板宜采用Q235級鋼,錨筋應采用HPB300、HRB335或HRB400級熱軋鋼筋,嚴禁使用冷加工鋼筋。
(2)為保證預埋件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可靠性,連接部位的主體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輕質(zhì)填充墻不應作幕墻的支承結構。
(3)凡是兩種不同金屬的接觸面之間,除不銹鋼外,都應加防腐隔離柔性墊片,以防止產(chǎn)生雙金屬腐蝕。
(4)全玻幕墻允許在現場(chǎng)打注硅酮結構密封膠。
(5)全玻幕墻的板面不得與其他剛性材料直接接觸。 板面與裝修面或結構面之間的最小空隙應符合規范要求,且應采用密封膠密封。
(6)幕墻與各層樓板、隔墻外沿間的縫隙,應采用不燃材料或難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巖棉或者礦棉,其厚度不應小于100mm 。防火層應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鍍鋅鋼板承托。承托板與主體結構、幕墻結構及承托板之間的縫隙應采用防火密封膠密封;防火密封膠應有法定檢測機構的防火檢驗報告。防火層不應與幕墻玻璃直接接觸,防火材料朝玻璃面處宜采用裝飾材料覆蓋。同一幕墻玻璃單元不應跨越兩個(gè)防火分區。
65、冬期施工期
(1)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即進(jìn)入冬期施工,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2)土方回填時(shí),每層鋪土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shí)減少20%?25%,預留沉陷量應比常溫施工時(shí)增加。
(3)應采取保濕保溫措施。大體積防水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5℃,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0℃,溫降梯度不得大于3℃/d,養護時(shí)間不應少于14d。
66、高溫天氣施工
(1)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70mm。
(2)大體積防水混凝土炎熱季節施工時(shí),應采取降低原材料溫度、減少混凝土運輸時(shí)吸收外界熱量等降溫措施,入模溫度不應大于30℃。
(3)抹灰、粘貼飾面磚、打密封膠等粘接工藝施工,環(huán)境溫度不宜高于35℃,并避免烈日暴曬。